集约化农区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被引:28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徐艳
齐伟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2] 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北京
[3] 山东泰安
关键词
集约化农区;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根据曲周县历年耕地数量变化统计数据和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曲周县耕地面积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上升→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1949~1957年为耕地增加期,全县年平均递增率达到0.43%;1958~1961年为耕地急剧减少期,年均递减1.55%;1962~1974年为耕地缓慢减少期,年均递减0.47%;1975~1985年为耕地数量快速增加期,年均递增0.63%;1986~1999年为耕地数量相对稳定的阶段,耕地年均递减0.026%。人口变化、自然因素变化、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演变共同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系统。人口增加对粮食和住宅用地的需要为耕地数量的增加提供了最根本的需求;气候因素的变化为大量盐渍土的改良提供了基础,而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使大量盐渍土变为耕地;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组成,使耕地比重占据了土地利用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而国家政策的阶段性变化,促使耕地数量发生了相应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长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总量动态平衡前景分析 [J].
杨桂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5) :525-532
[2]   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J].
李秀彬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3) :195-203
[3]   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J].
许月卿 ;
李秀彬 .
资源科学, 2001, (05) :28-32
[4]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胁迫转换与优化配置——以三峡库区为例 [J].
刘彦随 ;
方创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34-340
[5]   土地质量指标在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齐伟 ;
张凤荣 ;
东野光亮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165-170
[6]  
浅层咸水型盐渍化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与发展[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辛德惠主编, 1990
[7]   深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J].
史培军 ;
潘耀忠 ;
陈晋 ;
王平 ;
周武光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293-299
[8]  
International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 RelatingLandUseandGlobalLandCoverChange. IGBPreportNo.24&HDPreportNo.5 . 1993
[9]  
International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 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Science/researchPlan. IGBPreportNo.35&HDPreportNo.7 . 1995
[10]  
International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 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LUCC)-ImplementationStrategy. IGBPReportNo.48andHDPReportNo.10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