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与地形要素关系分析

被引:25
作者
赵彤彤 [1 ,2 ]
宋邦国 [1 ,2 ]
陈远生 [1 ]
闫慧敏 [1 ]
徐增让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公里网格; 人口分布; 地形要素; 一江两河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2 [人口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地形条件是影响区域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 km×1 km人口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定量分析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基本特征及其与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地形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西藏高原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对于今后宜居地选址、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内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一江两河地区90%的区域人口密度不足10人/km2,80%的人口分布在不足5%的土地上,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当前一江两河地区有2个主要的人口集中区,分别是拉萨市城关区和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拉萨市城关区尤其显著。(2)一江两河地区人口沿河分布,80.46%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河流10 km以内区域,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距离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距离河流2 km以内的区域人口密度高于50人/km2;(3)近99%的人口分布在海拔4500 m以下,当高程超过3800 m时,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4)近70%的人口分布在坡度小于15°的区域,而且随着坡度越大,人口密度越小,人口分布受坡向的影响不明显;(5)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显著,近85%的人口分布在地形起伏度小于800 m的区域,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之间为倒指数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Putting people in the map: anthropogenic biomes of the world [J].
Ellis, Erle C. ;
Ramankutty, Navin .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8, 6 (08) :439-447
[2]   基于乡镇尺度的河南省人口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 [J].
张海霞 ;
牛叔文 ;
齐敬辉 ;
叶丽琼 ;
李娜 .
地理研究, 2016, 35 (02) :325-336
[3]   基于多源信息的人口分布格网化方法研究 [J].
柏中强 ;
王卷乐 ;
姜浩 ;
高孟绪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 17 (06) :653-660
[4]   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研究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10) :1637-1648
[5]   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宁强县为例 [J].
李姗姗 ;
曹广超 ;
赵鹏飞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4, (03) :186-191
[6]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J].
游珍 ;
封志明 ;
姜鲁光 ;
杨艳昭 .
山地学报, 2014, 32 (01) :21-29
[7]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综述 [J].
柏中强 ;
王卷乐 ;
杨飞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1) :1692-1702
[8]   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区域预测模型 [J].
张锦明 ;
游雄 .
遥感学报, 2013, 17 (04) :728-741
[9]   1996-2011年南非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 [J].
高超 ;
金凤君 ;
傅娟 ;
刘鹤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7) :1167-1176
[10]   澜沧江流域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高星 ;
姜鲁光 ;
张蓬涛 ;
杨艳昭 .
地理空间信息, 2012, 10 (05) :139-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