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流域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8
作者
高星 [1 ]
姜鲁光 [2 ]
张蓬涛 [1 ]
杨艳昭 [2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居民点; 分布格局; 空间分析; 澜沧江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居民点空间分布是区域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发展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方向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区域自然环境是居民点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因素也对居民点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澜沧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坡度、坡向和地形起伏度,结合1∶5万地名数据库的居民点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河流、道路信息,研究了澜沧江流域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海拔、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对居民点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居民点倾向于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和起伏度较小、东南坡向的地区,各级居民点沿河流、道路分布明显。另外,较高级别的居民点更趋向于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2+9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三峡库区近30a农村居民点格局变化与特征分析 [J].
周伟 ;
曹银贵 ;
王静 ;
袁春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4) :294-300+401
[2]   辽宁省县域居民点特征分析 [J].
王宏旭 ;
张君 ;
崔国斌 .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1) :184+186-184
[3]   纵向岭谷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J].
宋国宝 ;
李政海 ;
鲍雅静 ;
吕海燕 ;
高吉喜 ;
王海梅 ;
许田 ;
程岩 .
科学通报, 2007, (S2) :78-85
[4]   岷江上游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 [J].
胡志斌 ;
何兴元 ;
李月辉 ;
胡远满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 (04) :623-625
[5]   基于GIS的西部生态脆弱区居民点空间信息分析研究 [J].
张小军 ;
李雪妍 ;
尹卫红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6, (02) :37-43
[6]   三江并流区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 [J].
张军 ;
倪绍祥 ;
于文静 ;
刘燕 .
山地学报, 2003, (01) :121-125
[7]   澜沧江流域典型案例区地形地貌对比分析研究 [J].
袁希平 ;
何大明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2, (06) :1-5
[8]   基于GIS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J].
梁会民 ;
赵军 .
人文地理, 2001, (06) :81-83
[9]   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J].
王成 ;
武红 ;
徐化成 ;
郑均宝 ;
周怀军 .
地理科学, 2001, (02) :170-176
[10]   地理信息系统在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J].
梁会民 ;
赵军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