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偏向性、比较优势变迁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被引:10
作者
李强
机构
[1] 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3516/j.cnki.wes.2017.02.01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5+137 +13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技术进步适宜性与创新驱动工业结构调整——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J].
孔宪丽 ;
米美玲 ;
高铁梅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1) :62-77
[3]   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J].
雷钦礼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12) :15-24
[4]   中国劳动力错配对TFP的影响分析 [J].
袁志刚 ;
解栋栋 .
经济研究, 2011, 46 (07) :4-17
[5]   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 [J].
戴天仕 ;
徐现祥 .
世界经济, 2010, 33 (11) :54-70
[6]   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 [J].
张军 ;
陈诗一 ;
Gary HJefferson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4-20
[7]  
Factor Reallocation Effect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1985-2007[J] . Zhanqi Yao.Chinese Economy . 2010 (1)
[8]  
THE SOURCES OF AGGREGATE PRODUCTIVITY GROWTH: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1958–1996[J] . Jens J.Krüger.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 2008 (4)
[9]  
Factor Substitution and Factor-Augmenting Technical Prog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ormalized Supply-Side System Approach[J] . Rainer Klump,Peter McAdam,Alpo Willman.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7 (1)
[10]   Sectoral reallocation of labour as a limi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Slovenia [J].
Zizmond, Egon ;
Novak, Matjaz .
POST-COMMUNIST ECONOMIES, 2006, 18 (02) :20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