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抑或“在场”?我国邻避抗争中的环境NGO——以垃圾焚烧厂反建事件为切片的观察

被引:14
作者
谭爽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关键词
邻避抗争; 邻避冲突; 环境NGO; 垃圾治理;
D O I
10.13438/j.cnki.jdxb.2018.02.009
中图分类号
X705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围绕"我国邻避抗争中环境NGO究竟是‘缺席’还是‘在场’"这一理论与实践争议,对5家垃圾议题NGO在垃圾焚烧厂反建事件中的行动进行持续观察与剖析,认为可将其策略解读为"缺席的在场"。即有异于西方邻避运动中环保组织的激进角色,我国大部分环境NGO的确"缺席"了对抗争的直接组织与推动,尚未成为公民环境维权的引领者和动员力量,但若放眼邻避抗争所依存的整个环境治理链条,很多组织则已具有显著"在场性"。其经过"获得—拓展—展演"三个阶段,成功实现从抗争中"孕育"与"脱胎",并依循"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完成对冲突治理的"反哺"。这一发现对我国邻避风险应对、环境困局破解以及社会组织的培育等可提供有益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邻避运动与环境公民的培育——基于A垃圾焚烧厂反建事件的个案研究 [J].
谭爽 ;
胡象明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5) :52-63
[4]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借力社会组织“诉求-承接”的视角 [J].
彭小兵 .
社会科学家, 2016, (04) :14-19
[5]   从“生物公民”到“环保公益”:一个基于案例的环保运动轨迹分析 [J].
张劼颖 .
开放时代, 2016, (02) :139-157+7
[8]   近十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简析 [J].
张萍 ;
杨祖婵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2) :53-61
[9]   邻避运动中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的互动 [J].
谭成华 ;
郝宏桂 .
人民论坛, 2014, (11)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