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资产分割中的多重逻辑——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与“村改居”实践

被引:25
作者
刘玉照
金文龙
机构
[1] 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村落共同体; 集体产权; 资本创造; 劳动创造; 天赋村籍; 管理者贡献;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13.06.003
中图分类号
F321.32 [集体所有制];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302 ;
摘要
通过发生在上海、宁波、广州、深圳和济南的一系列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和"村改居"实践,考察在传统集体主义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人们对集体财富的起源和集体成员边界的理解,揭示了不同改制方案和分配方案后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及其运行的多重逻辑:"农龄股"设置的背后是集体主义"劳动创造"的逻辑;"原始贡献股"设置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的"资本制造"的逻辑;"干部贡献股"的设置体现了对村干部作为企业家和管理者贡献的承认和尊重;作为最普遍的"人头股"的背后则是传统村落共同体的"成员权"逻辑。准确把握集体资产分割背后的多重逻辑,正确处理好不同意识形态冲突与村民实际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保证集体资产分割顺利进行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   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从博弈论的观点评中国社会学家的产权研究 [J].
曹正汉 .
社会学研究, 2008, (01) :200-216+246
[3]   公产与私产之间——公社解体之际的村队成员权及其制度逻辑 [J].
张佩国 .
社会学研究, 2006, (05) :26-49+243
[5]   “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2005, (02) :1-31+243
[6]   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农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 [J].
蓝宇蕴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2) :144-154+207
[7]   集体产权在中国乡村生活中的实践逻辑——社会学视角下的产权建构过程 [J].
申静 ;
王汉生 .
社会学研究, 2005, (01) :113-148+247
[8]   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 [J].
张静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1) :113-124+207
[9]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J].
李培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1) :168-179+209
[10]   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改制的一个分析框架 [J].
张军 ;
冯曲 .
经济研究, 2000, (08) :12-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