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TR模型的农村金融渠道减贫效应分析

被引:9
作者
付兆刚 [1 ,2 ]
张启文 [1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渠道;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减贫效应; PST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PSTR面板平滑转化模型分析了农村不同金融渠道的发展水平对减贫效应的影响。选择FGT指数,分析转换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关系,利用20092014年全国26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具体的阈值。发现农村不同金融渠道在阈值前后对贫困发生率以及相对率的扰动效应均出现先强后弱的特征,对农村贫困失衡率的影响均一直表现为阻碍效果。农村非正规金融渠道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和相对率的阻碍效果更显著,农村正规金融渠道对农村贫困失衡率的阻碍效果更明显。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按经济发展阶段和地区特点,科学配置农村不同金融渠道和金融资源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后金融危机时代货币政策与国际资本流动研究进展 [J].
靳飞 ;
黄毅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1 (01) :16-22
[2]   货币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封福育 ;
赵梦楠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 (01) :92-98
[3]   农村经济增长的财政支持与金融引导的PSTR模型实证检验 [J].
徐学军 ;
陈雪君 .
统计与决策, 2015, (17) :128-131
[4]   金融包容、金融稳定与贫困减缓——基于ARDL-ECM模型的估计 [J].
崔艳娟 ;
孙刚 .
商业研究, 2015, (06) :59-68
[5]   新城镇建设中农村金融供需失衡调节作用研究 [J].
宗杰 ;
佟光霁 .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1) :75-83
[6]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研究 [J].
胡宗义 ;
刘灿 ;
刘亦文 .
经济地理, 2014, 34 (12) :147-152
[7]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J].
汪晓文 ;
马晓锦 .
财会研究, 2014, (12) :66-68+71
[8]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 [J].
高远东 ;
张卫国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5 (12) :116-120
[9]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 [J].
苏静 ;
胡宗义 ;
唐李伟 .
农业技术经济, 2014, (01) :81-90
[10]   农村金融排斥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刘长庚 ;
田龙鹏 ;
陈彬 ;
戴克明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 (10)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