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

被引:26
作者
苏静 [1 ]
胡宗义 [2 ]
唐李伟 [2 ]
机构
[1] 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减贫效应; 非线性; PSTR;
D O I
10.13246/j.cnki.jae.2014.01.010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在门槛值前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并且抑制效应随着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贫困强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跨过门槛值之后,其促进农村贫困强度降低的速度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不明显。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地区差异显著,考察期间,除青海、宁夏、海南3个省域外,其他省域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为各自地区的农村减贫做出了积极贡献,且尤以河北、辽宁等9个省域最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 [J].
苏静 ;
胡宗义 ;
朱强 .
经济经纬, 2013, (03) :31-35
[2]   金融发展是贫困减缓的原因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J].
崔艳娟 ;
孙刚 .
金融研究, 2012, (11) :116-127
[3]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J].
肖干 ;
徐鲲 .
农业技术经济, 2012, (08) :87-95
[4]   农户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动因: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J].
邵传林 .
上海经济研究, 2012, 24 (02) :77-84
[5]   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冉光和 ;
汤芳桦 .
经济问题探索, 2012, (01) :185-190
[6]   我国小额信贷公司的扩张与目标偏移研究 [J].
李明贤 ;
周孟亮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 (12) :58-64
[7]   中国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 [J].
杨俊 ;
王燕 ;
张宗益 .
世界经济, 2008, (08) :62-76
[8]   中国农村民间信用缓解贫困的有效性分析 [J].
江曙霞 ;
严玉华 .
财经研究, 2006, (10) :4-16
[9]   Microfinance and Poverty-A Macro Perspective [J].
Imai, Katsushi S. ;
Gaiha, Raghav ;
Thapa, Ganesh ;
Annim, Samuel Kobina .
WORLD DEVELOPMENT, 2012, 40 (08) :1675-1689
[10]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Can There be a Benefit without a Cost?[J] . SylvianeGuillaumont Jeanneney,Kangni Kpodar.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 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