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

被引:529
作者
邱泽奇 [1 ]
张樹沁 [2 ]
刘世定 [1 ]
许英康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互联网资本; 互联网红利; 互联网红利差异; 乘数效应; 数字鸿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接入鸿沟曾是数字鸿沟的基本形态。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使接入鸿沟缩小、应用覆盖性增强,也触发了互联网红利差异。在互联网资本框架下,以互联网市场为例,对红利差异来源和影响红利差异的机制进行考察发现:接入鸿沟缩小带来的是连通性的增强和平台的发展,这使人们有机会把以往投入的各类资产在互联网上转化为有差别的、组合性的互联网资本并从中受益;其中,转化规模差异和转化率差异既受两个"乘数效应"的影响,更受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并最终表现为红利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15+203 +203-204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回到连通性——社会网络研究的历史转向 [J].
邱泽奇 ;
范志英 ;
张樹沁 .
社会发展研究, 2015, 2 (03) :1-31+242
[2]   地区差异还是社会结构性差异?——我国居民数字鸿沟现象的多层次模型分析 [J].
郝大海 ;
王磊 .
学术论坛, 2014, 37 (12) :88-95
[3]   互联网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一项基于上网活动的实证研究 [J].
黄荣贵 ;
骆天珏 ;
桂勇 .
江海学刊, 2013, (01) :227-233
[4]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J].
韦路 ;
张明新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 (04) :43-53+95
[5]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与区域差异 [J].
魏后凯 .
中国农村经济, 1997, (05) :56-60
[6]  
中国淘宝第一村.[M].陈恒礼;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7]  
中国淘宝村.[M].阿里研究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8]  
过度互联.[M].(美) 戴维德; 著.中信出版社.2012,
[9]  
长尾理论.[M].(美) 安德森 (Anderson;C.) ; 著.中信出版社.2012,
[10]  
聚焦“第四种差别”.[M].张新红; 于凤霞; (澳) 洛夫洛克 (Lovelock;P.) ; 著.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