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差异还是社会结构性差异?——我国居民数字鸿沟现象的多层次模型分析

被引:36
作者
郝大海
王磊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多层次模型; 社会经济地位;
D O I
10.16524/j.45-1002.2014.12.022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一种新的社会不平等——数字鸿沟现象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采用宏观视角的学者聚焦于地区层面,认为数字鸿沟主要是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另一种视角聚焦于同一国家或地区中的群体和个人,这两种路径的分歧导致地区因素和个体因素对于数字鸿沟的具体影响一直未能得到清晰的界定。文章引入多层次回归模型,对地区层次和个体层次因素对于数字鸿沟的影响进行了区分,并发现:地区因素对于人们是否接入互联网有较大影响,而人们一旦接入网络之后,地区因素对人们的网络使用目的的影响在下降,人们网络使用目的的差异更多地与个人收入、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结构性因素有关,收入和职业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将网络用于个人发展的目的,而收入和职业地位较低的人群则更多地将网络用来进行娱乐。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定格分化中的信息世界:国外数字鸿沟测度模型述评 [J].
周文杰 .
中国信息界, 2011, (12) :71-75
[2]   网戏人与网学人的知识沟在急剧扩大 [J].
胡明川 .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04) :105-107
[3]   亚太五国/地区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柯惠新 ;
王锡苓 .
现代传播, 2005, (04) :88-94
[4]   数字鸿沟的批判性再检讨 [J].
金文朝 ;
金锺吉 ;
张海东 .
学习与探索, 2005, (01)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