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与优先次序——家庭视角下的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解释

被引:24
作者
夏璐
机构
[1]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家庭; 分工; 优先次序; 微观解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83304 ;
摘要
家庭既是观察人类个体行为特征的基本视角,也是观察人类整体行为规律的基本单元。以家庭为基本解释单元,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地观察中国城镇化的微观机制与逻辑。家庭单元城镇化行为的再生产性与双重理性,决定了乡村家庭的内部分工与支出优先次序。通过成员间的分工,家庭单元会充分配置有限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通过家庭支出优先次序的安排,家庭单元会在可支付范围内优先满足家庭最为迫切和重要的需求,进而导致城镇公共服务发展与空间集聚特征的变化。分工与支出优先次序的存在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呈现的选择逻辑,是中国乡村城镇化不同于西方城镇化过程的重要方面,基于此建构中国乡村人口城镇化的微观解释框架更能接近传统中国的真实面貌。通过对武汉市域"半城镇化"现象的实证,从家庭策略、行为方式和空间表征三个维度表达中国逻辑下的乡村城镇化机制,基本验证了解释框架的有效性,并清晰地揭示了武汉市域基于代际分工的近距兼业模式,阐释了这一稳态模式的形成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由“离散”向“耦合”的农村家庭城镇化路径探讨——基于如东县西部城镇的案例研究 [J].
张一凡 ;
王兴平 ;
周军 .
现代城市研究, 2014, 29 (12) :101-109
[2]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边缘区的家庭城镇化研究——以南京禄口地区为例 [J].
胡雪倩 ;
谢亚 ;
吴迪 ;
王兴平 .
现代城市研究, 2014, 29 (12) :110-116
[3]   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耦合式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新视角 [J].
王兴平 .
现代城市研究, 2014, 29 (12) :88-93
[4]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模式比较及规划策略——基于中部和东部地区案例的研究 [J].
赵民 ;
邵琳 ;
黎威 .
城市规划, 2014, 38 (12) :28-33+42
[5]   特大城市郊区“半城镇化”的悖论解释及应对策略——对上海市郊的初步研究 [J].
朱金 .
城市规划学刊, 2014, (06) :13-21
[6]   再谈“城市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J].
梁鹤年 .
城市规划, 2014, 38 (09) :64-75
[7]   后乡土中国:审视城市时代 农村发展的困境与转型 [J].
李迎成 .
城市规划学刊, 2014, (04) :46-51
[8]   家庭资源、个人禀赋与农民的城镇迁移偏好 [J].
刘同山 ;
孔祥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8) :73-80
[9]   北京郊区农民城镇化意愿分层——基于照顾老年人的视角 [J].
严瑞河 ;
刘春成 .
城市规划, 2014, 38 (07) :37-41
[10]   高度城镇化地区乡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研究——基于常州市区的调查 [J].
罗震东 ;
韦江绿 ;
张京祥 ;
严玲 .
上海城市规划, 2014, (03) :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