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离散”向“耦合”的农村家庭城镇化路径探讨——基于如东县西部城镇的案例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一凡 [1 ]
王兴平 [2 ,3 ]
周军 [4 ]
机构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3] 东南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
[4]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农村家庭; 离散形态; 居住—就业—公共服务; 空间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家庭"为基本单元来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农村家庭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对该过程的实质进行了探讨与剖析。通过对如东县小城镇农民的问卷调查,对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特征与原因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对农村家庭城镇化的发展走向进行思考。文章认为如东农村家庭城镇化是城乡差距下对家庭发展权的争取,经历了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由聚合向离散的发展过程,具有空间逐趋离散、需求渐进转型、代际特征明显等特点,由离散再次走向耦合的农村家庭城镇化路径是未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我国城镇化的现实情景、理论诠释及政策思考 [J].
赵民 ;
陈晨 .
城市规划, 2013, 37 (12) :9-21
[2]   小村庄大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江苏实践 [J].
周岚 ;
于春 ;
何培根 .
城市规划, 2013, (11) :20-27
[3]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J].
全国妇联课题组 .
中国妇运, 2013, (06) :30-34
[4]   非均衡制度变迁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 [J].
张桂文 ;
周健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1 (01) :66-75
[5]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双拉力”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研究 [J].
祁新华 ;
朱宇 ;
周燕萍 .
地理科学, 2012, 32 (01) :25-30
[6]   离乡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探索——基于资产流通和人力资本的视角 [J].
王先鹏 .
规划师, 2011, (08) :102-106
[7]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 [J].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
张恺悌 ;
孙陆军 ;
牟新渝 ;
王海涛 ;
李明镇 .
残疾人研究, 2011, (02) :11-16
[8]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家庭裂变与社会和谐 [J].
杨重光 .
南京社会科学, 2009, (05) :98-101
[9]   人民公社研究概述 [J].
湛风涛 .
福建党史月刊, 2009, (04) :39-41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J].
段成荣 ;
杨舸 ;
张斐 ;
卢雪和 .
人口研究, 2008, (06) :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