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地投资——基于母国和目标市场特征的异质性分析

被引:15
作者
吕越 [1 ]
娄承蓉 [1 ]
吕云龙 [2 ]
王勇 [3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
[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3]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金融发展; 绿地投资; 制度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运用2005—2016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数据库》,采用四个不同的金融发展指标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地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部分分别从本国企业和目标国家的异质性展开多角度分析。一方面,从本国企业的异质性来看,基于投资企业是否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确定的重点省份,我们发现目标国家的金融发展并没有对重点省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地投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区分投资企业所处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研究来看,中国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促进效应更强,即金融发展的投资促进效应存在叠加效应;区分行业金融依赖度的考察结果表明,行业对外部金融的依赖性越高,金融发展对绿地投资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另一方面,根据目标国家的异质性我们发现,金融发展对绿地投资具有正向影响且也因为目标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首先表现为对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考虑国家的风险水平,发现随着该指标的提高,金融发展对绿地投资的影响由积极转为消极;区分投资动机时发现,横向动机越明显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东道国规模层面金融发展对吸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作用也越大;考察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依赖度,得到的结论则是贸易依赖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一带一路"国家绿地投资的正向作用越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 [J].
蒋冠宏 ;
蒋殿春 .
世界经济, 2017, 40 (07) :126-146
[2]   中国金融发展、资本效率与对外投资水平 [J].
杜思正 ;
冼国明 ;
冷艳丽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 (10) :17-36
[3]   金融市场分割、信贷失衡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基于效率和融资能力双重异质性视角的研究 [J].
罗伟 ;
吕越 .
经济研究, 2015, 50 (10) :49-63+133
[5]   金融体制、法律起源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J].
景红桥 ;
王伟 .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12) :148-156
[6]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 [J].
阎大颖 .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07) :128-135
[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基于水平型投资的研究 [J].
罗伟 ;
葛顺奇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4) :1443-1464
[8]   金融发展、国际分工与全球失衡 [J].
杨珍增 ;
陆建明 .
世界经济研究, 2011, (03) :21-27+87
[9]   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实证研究 [J].
沈红波 ;
寇宏 ;
张川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6) :55-64
[10]   产业集聚、所有制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J].
张俊妮 ;
陈玉宇 .
经济学(季刊), 2006, (03) :109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