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M2.5污染与社会经济的空间关系及成因

被引:70
作者
杨昆
杨玉莲
朱彦辉
李岑
孟超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2] 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PM2.5; 社会经济; 空间分布; 空间统计; GI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083001 ;
摘要
中国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不生态的城镇化模式是PM2.5污染的主要诱因,为了弄清PM2.5的本质,着重研究PM2.5污染的产出机理与模型。首先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对PM2.5影响较大的变量,再对PM2.5及其相关变量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学的支持下,建立中国区域性细颗粒物空气污染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中国PM2.5污染具有东高西低的区域差异特点,这与中国人口分布密度特征曲线(胡焕庸线)所划分出的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相一致。考虑了空间效应影响的模型拟合度(R2=0.71)优于传统统计模型(R2=0.62)。PM2.5与总人口、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平方、第二产值比例的平方成正比,与森林覆盖率的平方成反比,其中对PM2.5贡献率最大的是人均汽车保有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51 / 10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动特征——基于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J].
孟延春 ;
汤苍松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3) :135-142
[2]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东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 [J].
林锦耀 ;
黎夏 .
地理研究, 2014, 33 (02) :349-357
[3]  
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的人体健康损害评估[J]. 张衍燊,马国霞,於方,曹东.中华医学杂志. 2013 (34)
[4]   我国PM2.5监测网络布局与监测方法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J].
潘本锋 ;
汪巍 ;
王瑞斌 ;
李健军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 38 (03) :9-13
[5]  
大气颗粒物(PM10/PM2.5)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J]. 董凤鸣,莫运政,李国星,胥美美,潘小川.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3)
[6]   广州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朱倩茹 ;
刘永红 ;
徐伟嘉 ;
黄敏 .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02) :15-21
[7]  
BP网络框架下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估算中国东部PM2.5[J]. 郭建平,吴业荣,张小曳,李小文.环境科学. 2013(03)
[8]   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 [J].
洪大用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9) :82-99+207
[9]   中国城市场强格局演化及空间自相关特征 [J].
黄金川 ;
孙贵艳 ;
闫梅 ;
刘涛 ;
肖磊 .
地理研究, 2012, 31 (08) :1355-1364
[10]   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思考 [J].
王帅 ;
丁俊男 ;
王瑞斌 ;
解淑艳 ;
张欣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 37 (04)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