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IMA模型的辽河流域生态足迹动态模拟与预测

被引:24
作者
王耕 [1 ,2 ]
王嘉丽 [2 ]
苏柏灵 [2 ]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2]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ARIMA模型; 辽河流域; 能值;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3.04.00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将能值与生态足迹理论相结合,引入能量折算系数,通过能值密度构建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辽河流域2001—2010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生态承载力计算主要是自然生态承载力和本地产品产出承载力,其中自然生态承载力主要考虑可更新资源的承载力,本地产品产出承载力主要包括生物资源产出承载力和工业产品产出承载力。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包括消费足迹和污染足迹,消费足迹主要测算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水资源消费足迹。污染足迹主要测算废气和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负荷。测算结果表明:2001—2010年辽河流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均有所增加,但是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致使流域内自2001与2009年生态略有盈余外,其余年份均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以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结果为基础,基于EViews采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流域内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模拟。首先通过ADF与PP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其次分析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图和偏自相关函数,初步确定AR和MA的阶次;再根据R2、AIC及SC准则,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并诊断分析;最后确定最佳模拟模型。以ARIMA模型预测2011—2015年辽河流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演变趋势。预测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未来5年内会继续呈直线式增长,到2015年达到7.387 8 hm2,是2001年的2.16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在2011年之后开始下降,生态赤字继续扩大,到2015年增长到-4.167 67,约为2005年的10倍,流域内不可持续发展形势会更加恶化。最后提出辽河流域生态安全建设的对策。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结果与实地调研基本相符,较真实反映了辽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ARIMA模型模拟预测结果可为未来流域开发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32 / 6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安徽省池州市2001~2010年可持续发展动态测度与分析 [J].
张乐勤 ;
陈素平 ;
荣慧芳 ;
许信旺 .
地理研究, 2012, 31 (03) :439-449
[2]   基于ARIMA模型的生态足迹动态模拟和预测——以甘肃省为例 [J].
张勃 ;
刘秀丽 .
生态学报, 2011, 31 (20) :6251-6260
[3]   阿克苏地区生态足迹分析与动态预测 [J].
刘晓星 ;
贡璐 ;
吕光辉 ;
杨晓东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06) :49-53
[4]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整合模型的城市生态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J].
张雪花 ;
李建 ;
张宏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2) :344-352
[5]   小麦燃料乙醇循环产业生态足迹分析 [J].
张军 ;
夏训峰 ;
席北斗 ;
贾春蓉 ;
李铁松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2) :248-252
[6]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J].
黄凤华 ;
李维德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7) :8186-8189+8212
[7]   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 [J].
赵志强 ;
李双成 ;
高阳 .
生态学报, 2008, (05) :2220-2231
[8]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进 [J].
刘淼 ;
胡远满 ;
常禹 ;
张文广 ;
张薇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3) :447-457
[9]   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全球生态可持续性时空分析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贾敦新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6) :68-72
[10]   基于空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J].
常斌 ;
熊利亚 ;
侯西勇 ;
丁艺 .
地理研究, 2007, (05) :94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