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态势、风险检视与消解对策

被引:95
作者
鹿星南
高雪薇
机构
[1] 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评价改革; 发展态势; 风险检视; 消解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教育评价作为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可能的价值作出科学判定的过程,是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和“方向盘”,事关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助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利器”,有效地革新评价理念、丰富评价主体、转换评价方法、改善评价结果。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也引发了多重教育评价风险,表现为评价制度和数据标准的缺位、技术至上的作祟、评价主体智能素养的孱弱、数据主义的滥觞、隐私安全的披露等。规避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的风险,应加强制度供给,规范教育评价行为;遵循教育评价的育人逻辑,促成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耦合;增强主体智能素养,培养专业化教育评价人才;数据主义祛魅,提升教育评价效能;编制数据伦理规约,构建至善的教育评价范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大数据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转型:技术逻辑、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J].
张志华 ;
王丽 ;
季凯 .
电化教育研究, 2022, 43 (05) :33-39
[2]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 [J].
刘邦奇 ;
袁婷婷 ;
纪玉超 ;
刘碧莹 ;
李岭 .
中国电化教育, 2021, (08) :16-24
[3]   教育评价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赋能、挑战与对策 [J].
张志祯 ;
齐文鑫 .
中国远程教育, 2021, (03) :1-11+76
[4]   智能时代教育评价的意蕴、作用点与实现路径 [J].
张琪 ;
王丹 .
中国远程教育, 2021, (02) :9-16+76
[5]   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刍议 [J].
石中英 .
教育研究, 2020, 41 (09) :4-15
[6]   大数据时代教育评价专业化何以可能:第四范式视角 [J].
朱德全 ;
吴虑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 31 (06) :14-21
[8]   教育评价多元主体的共同建构——基于对话哲学的视域 [J].
熊杨敬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 (05) :74-78
[9]   大数据时代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J].
刘涛雄 ;
尹德才 .
理论探索, 2017, (06) :27-32
[10]   关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J].
谈松华 .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4)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