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从“家庭捆绑”式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获益?——来自CHARLS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28
作者
宁满秀
机构
[1]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家庭捆绑”机制; 代际经济转移; 挤出效应; 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F842.67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框架中的"家庭捆绑"机制对家庭代际经济转移的"挤出"效应及其程度,由此评价"家庭捆绑"制度安排对老人收入再分配的效果。在控制了选择性偏差和不可观测异质性因素以后,研究发现: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初期,"家庭捆绑"机制并没有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②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因素导致最有可能被"家庭捆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老人获得成年子女经济转移净额最少,相反,那些没多大积极性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老人却能获得比较多的子女经济转移净额。由于代际支持行为主体所处经济环境的动态性导致代际转移行为的复杂性和动态多变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家庭捆绑"机制的效果还需进行长期跟踪观察。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5+96 +9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新农保”使谁受益:老人还是子女? [J].
陈华帅 ;
曾毅 .
经济研究, 2013, 48 (08) :55-67+160
[2]   “新农保”改变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吗? [J].
程令国 ;
张晔 ;
刘志彪 .
经济研究, 2013, 48 (08) :42-54
[3]   中国家庭代际转移的模式和动机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证据 [J].
江克忠 ;
裴育 ;
夏策敏 .
经济评论, 2013, (04) :37-46
[4]   “新农保”个人缴费“捆绑制”的实践考察与理论研判 [J].
盛学军 ;
刘广明 .
河北法学, 2012, 30 (03) :39-44
[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前瞻性问题分析 [J].
仇凤仙 ;
沈雅君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17) :451-454
[7]   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 [J].
王海港 ;
黄少安 ;
李琴 ;
罗凤金 .
经济研究, 2009, 44 (09) :128-139+151
[8]   Estimating marginal treatment effects using parametric and semiparametric methods [J].
Brave, Scott ;
Walstrum, Thomas .
STATA JOURNAL, 2014, 14 (01) :191-217
[9]   Who Benefits Most from College? Evidence for Negative Selection in Heterogeneous Economic Returns to Higher Education [J].
Brand, Jennie E. ;
Xie, Yu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10, 75 (02) :273-302
[10]   Who Benefits from Public Old Age Pensions? Evidence from a Targeted Program [J].
Fan, Elliott .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10, 58 (02) :29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