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困境与农民动员——对资源下乡背景下基层治理困境的分析

被引:152
作者
刘建平
陈文琼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资源下乡; 无主体的村庄; 乡村治理异化; 最后一公里; 农民动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最后一公里"困境是基层治理困境的突出表现,其核心是农民有效动员和参与不足的问题。本文力图从基层政府与乡村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厘清"最后一公里"困境的生成机理,揭示乡村基层治理难题的深层原因。当下基层政府与乡村社会从两个层面产生互动,即资源下乡与涉农政策执行。承接资源与涉农政策的村庄具有较强的无主体特征,资源下乡则进一步强化村庄的无主体性,纵容乡村治理异化为向上负责、对内脱离的状态。农民集体行动的组织动员丧失了其社会和政治基础,从而形塑了涉农政策执行和资源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困境。走出基层治理困境还是需要有效引导和动员农民,只有农民的积极参与,乡村社会的良序善治才成为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体制精英的半官僚化与村庄选举 [J].
罗兴佐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3) :23-25
[22]   村民自治中的困境:村委会的行政化倾向 [J].
徐学通 ;
高汉荣 ;
张文娴 .
行政与法, 2003, (10) :20-23
[23]   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J].
贺雪峰 ;
仝志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3) :124-134+207
[24]   无主体熟人社会 [J].
吴重庆 .
开放时代, 2002, (01) :121-122
[25]   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J].
贺雪峰 .
政治学研究, 2000, (03) :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