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地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演替过程中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被引:4
作者
罗怀良 [1 ]
朱波 [2 ]
陈国阶 [2 ]
机构
[1] 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桤柏混交林; 碳循环; 有机碳密度; 川中丘陵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川中丘陵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营造人工桤柏混交林,使该区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在估算人工桤柏混交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和NPP(净初级生产力)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桤柏混交林生长过程中年固定有机碳数量以及林地植被有机碳密度的动态变化,并将同期人工桤柏混交林林地植被与农田植被年固定有机碳数量和有机碳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林地植被早期年固定有机碳的数量比较小,需要到7~8 a树龄,其年固定有机碳数量才与同期耕地植被年固定有机碳数量相当。随着树龄的增加,人工桤柏混交林的植被有机碳密度上升较快,碳汇效应不断增强。3~4 a以上树龄的人工桤柏混交林植被有机碳密度大于同期农田植被的有机碳密度,成熟林(20 a树龄)林地植被有机碳密度是同期农田植被有机碳密度的5倍多。从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碳排放的角度看,该区林地合理利用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现有人工桤柏混交林的保护和管理,抓好林木的贮存式管理,积极研究和探索人工桤柏混交林改造和合理利用对策等。
引用
收藏
页码:617 / 6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固碳潜力估算 [J].
张林 ;
王礼茂 ;
王睿博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2) :111-115
[2]   川中丘陵地区近55年来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动态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J].
罗怀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2) :251-258
[3]   川中丘陵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J].
罗怀良 ;
朱波 ;
陈国阶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76-480
[4]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5]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environment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A Case Study of Yant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J]. Luo Huai-liang, Zhu Bo, Chen Guo-jie, Gao Mei-rong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Sichuan, China.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2003(S2)
[6]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J].
马钦彦 ;
陈遐林 ;
王娟 ;
蔺琛 ;
康峰峰 ;
曹文强 ;
马志波 ;
李文宇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100-104
[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8]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
[9]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10]   碳酸盐岩氧、碳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目前面临的几个问题 [J].
李心清 ;
万国江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3)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