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被引:955
作者
方精云
郭兆迪
朴世龙
陈安平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森林; 草地; 灌草丛; 农作物; 土壤; 陆地生态系统; 碳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森林和草场资源清查资料、农业统计、气候等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并参考国外的研究结果,对1981~2000年间中国森林、草地、灌草丛以及农作物等陆地植被的碳汇进行了估算,并对土壤碳汇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森林面积(郁闭度为20%)由1980年初的116.5×106ha,增加到2000年初的142.8×106ha;森林总碳库由4.3PgC(1PgC=1015gC)增加到5.9PgC;平均碳密度由36.9MgC/ha(1MgC=106gC)增加到41.0MgC/ha;年均碳汇为0.075PgC/a.中国草地面积约为331×106ha,总碳库1.15PgC,总碳密度3.46tC/ha,年均碳汇0.007PgC/a.中国灌草丛的面积为178×106ha;年均碳汇为0.014~0.024PgC/a.中国农作物的生物量按0.0125~0.0143PgC/a的速率增加.(2)在1981~2000年间,中国陆地植被年均总碳汇为0.096~0.106PgC/a,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14.6%16.1%.利用国外结果对中国土壤碳汇进行了概算,为0.04~0.07PgC/a.因此,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总碳汇(植被和土壤)将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20.8%26.8%.(3)文中的碳汇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土壤碳汇的估算.为此,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804 / 8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J].
黄耀 ;
孙文娟 .
科学通报, 2006, (07) :750-763
[2]   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 [J].
孟磊 ;
丁维新 ;
蔡祖聪 ;
钦绳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6) :687-692
[3]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J].
潘根兴 ;
赵其国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384-393
[4]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我国耕地土壤碳循环研究若干问题 [J].
潘根兴 ;
赵其国 ;
蔡祖聪 .
中国基础科学, 2005, (02) :12-18
[5]   风蚀作用下的土壤碳库变化及在中国的初步估算 [J].
胡云锋 ;
王绍强 ;
杨风亭 .
地理研究, 2004, (06) :760-768+878
[6]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贺金生 ;
肖玉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4) :491-498
[7]   20年来我国潮土区与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对比研究 [J].
徐艳 ;
张凤荣 ;
汪景宽 ;
王秋兵 ;
王茹 .
土壤通报, 2004, (02) :102-105
[8]   中国东部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J].
俞海 ;
黄季焜 ;
Scott Rozelle ;
Loren Brandt .
地理研究, 2003, (03) :380-388
[9]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Fang等Science一文(Science,2001,291:2320~2322)的若干说明[J]. 方精云,陈安平,赵淑清,慈龙骏.植物生态学报. 2002(02)
[10]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