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因子的效用中介、社会攀比和幸福悖论

被引:23
作者
谢识予 [1 ]
娄伶俐 [2 ]
朱弘鑫 [3 ]
机构
[1] 复旦大学博弈论与数量经济中心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3]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幸福感; 显性因子; 隐性因子; 幸福悖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6 [人民生活状况];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以"认知敏感度"为标准,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子分为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两大类,并对这两类因子的不同性质进行了理论探讨,显性因子的效用中介和社会攀比特性使其对幸福的影响表现出与隐性因子截然不同的规律。实证部分以上海居民幸福感电话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本文的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的主要结论为:上海居民收入对幸福存在明显的"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人际关系、婚姻、性别、医疗社保、环境治理等隐性因子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远远大于收入、物价、股票、经济发展等显性因子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 [J].
田国强 ;
杨立岩 .
经济研究, 2006, (11) :4-15
[2]   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 [J].
罗楚亮 .
经济学(季刊), 2006, (02) :817-840
[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 [J].
严标宾 ;
郑雪 ;
邱林 .
心理科学, 2003, (05) :851-855
[4]   贵阳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 [J].
赵立军 ;
刘旭华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98-101
[5]  
城市幸福感[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邢占军, 2008
[6]  
测量幸福[M]. 人民出版社 , 邢占军著, 2005
[7]  
A Conceptual-Referent Theory of Happiness: Heterogeneity and its Consequences[J] . Mariano Roja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 2005 (2)
[8]   Forming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dur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J].
Chau-Kiu Cheung ;
Kwan-Kwok Leung .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4, 5 (1)
[9]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of income? Caveat emptor [J].
Easterlin, RA .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5, 70 (03) :243-255
[10]  
From preference to happiness: Towards a more complete welfare economics[J] . Yew-Kwang Ng.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