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

被引:256
作者
田国强 [1 ]
杨立岩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系
关键词
幸福; 经济增长; 相对收入效应; 非收入因素; 帕累托有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幸福—收入之谜或悖论”是指当国家变得更富裕时,平均幸福水平并未随之提高。本文构建了一个规范的经济学理论模型,在个人理性选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假定下研究人们的幸福问题,从而将幸福经济学整合到主流经济学中来。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收入和非收入因素,将心理学和经济学中的攀比理论和“忽视变量”理论的基本思想统一起来,在现代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帕累托最优标准和个人自利性假设下,探讨了幸福—收入悖论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存在一个与非物质初始禀赋正相关的临界收入水平,当收入尚未达到这个临界水平之前,增加收入能够提高社会的幸福度;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个临界收入水平,增加收入反而会降低总体幸福水平,导致帕累托无效的配置结果。因此,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应当提高非物质需要方面的公共支出,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度。我们的理论结果也表明了重视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性,否则人们会由于自己收入相对过少,导致个体幸福度下降,从而导致社会福利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of income? Caveat emptor [J].
Easterlin, RA .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5, 70 (03) :243-255
[2]  
Yew-Kwang Ng.From preference to happiness: Towards a more complete welfare economics[J].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2003(2)
[3]   Welfare-reducing growth despite individual and government optimization [J].
Ng, S ;
Ng, YK .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2001, 18 (03) :49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