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造社会”: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生产”实践

被引:18
作者
史云桐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政府造社会; 社区公共服务; 社会生产; 相互增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社区居民的自组织,一直被看作"社会生产"的可能路径之一。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似乎开启了一条以政府他组织的方式促进社会自组织的"社会生产"新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政府造社会"的含义、动力来源、实现渠道和实际效果,指出尽管"生产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只是地方政府在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过程中的"未预结果",但客观上为社会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机会和可能性。同时也应看到,国家的外部赋权并不必然促成社会的内部增能,有时反而可能加深社会对国家的依赖,造成社会内部的分裂,或是强化基层政府的管控。也许,只有通过"完整赋权",才能使"政府造社会"成为社会生产的更有效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6+238 +23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 以一个NGO的扶贫困境为例 [J].
孙飞宇 ;
储卉娟 ;
张闫龙 .
社会, 2016, 36 (01) :151-185
[2]   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的悖论及其原因探析 [J].
张雪霖 ;
王德福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1) :32-38
[3]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 [J].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146-164+206
[4]   市民社会概念的源起、形成与发展 [J].
赵静 .
人民论坛, 2014, (11) :229-231
[5]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J].
李友梅 ;
肖瑛 ;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4) :125-139+207
[6]   基层社会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国家——发生在一个商品房小区中的几个“故事” [J].
王汉生 ;
吴莹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1) :63-95+244
[8]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J].
渠敬东 ;
周飞舟 ;
应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104-12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