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辉煌背后的隐忧与困惑——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考
被引:2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超
王永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大学体育部
王永盛
机构
:
[1]
青岛大学体育部
来源
:
东方论坛
|
2015年
/ 01期
关键词
:
竞技体育;
学校体育;
群众体育;
国家战略;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812.3 [体育制度];
学科分类号
:
04 ;
0403 ;
摘要
:
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个领域,在发达国家中是平衡协调发展的,竞技体育在我国作为"举国体制"优先发展,成为体育事业的重点和形象工程,学校体育形同虚设,群众体育步履维艰,国民体质日渐衰退,青少年健康水平每况愈下,国民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已经削弱了综合国力和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国家体育发展的战略定位,要从注重奥运会金牌的精神追求,转为重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追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国家崛起的体育战略价值研究
[J].
张学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铜仁学院体育系
张学飞
.
体育科学,
2014,
34
(01)
:58
-65
[2]
中国都市群众体育现状与特点的调查研究
[J].
范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范宏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秦椿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靳厚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春萍
;
朱亚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朱亚坤
;
刘晚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刘晚玲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45
(10)
:56
-63
[3]
“体育强国”的制度创新——组织改革
[J].
于永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于永慧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5)
:22
-25+72
[4]
关于体育强国认识的演变历程与发展策略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汲智勇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5)
:26
-29
[5]
和谐社会背景下竞技体育运动健康发展探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正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元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晶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1)
:44
-47
[6]
再论我国体育体制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金生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2
(06)
:20
-23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06)
:481
-483
[8]
日本体育政策的新动向——《体育振兴基本计划》解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爱光
.
体育学刊,
2007,
(02)
:16
-19
[9]
“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J].
虞重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
虞重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军献
.
体育科学,
2006,
(06)
:79
-84
[10]
举国体制[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梁晓龙, 2006
←
1
2
→
共 11 条
[1]
国家崛起的体育战略价值研究
[J].
张学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铜仁学院体育系
张学飞
.
体育科学,
2014,
34
(01)
:58
-65
[2]
中国都市群众体育现状与特点的调查研究
[J].
范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范宏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秦椿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靳厚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春萍
;
朱亚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朱亚坤
;
刘晚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刘晚玲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45
(10)
:56
-63
[3]
“体育强国”的制度创新——组织改革
[J].
于永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于永慧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5)
:22
-25+72
[4]
关于体育强国认识的演变历程与发展策略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汲智勇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5)
:26
-29
[5]
和谐社会背景下竞技体育运动健康发展探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正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元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晶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1)
:44
-47
[6]
再论我国体育体制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金生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2
(06)
:20
-23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06)
:481
-483
[8]
日本体育政策的新动向——《体育振兴基本计划》解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爱光
.
体育学刊,
2007,
(02)
:16
-19
[9]
“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J].
虞重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
虞重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军献
.
体育科学,
2006,
(06)
:79
-84
[10]
举国体制[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梁晓龙, 200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