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被引:205
作者
虞重干 [1 ]
张军献 [2 ]
机构
[1] 上海体育学院
[2]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体教结合; 高校; 运动队;
D O I
10.16469/j.css.2006.06.016
中图分类号
G807.4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近十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发展探析 [J].
陈希 ;
梁竞文 ;
彭庆文 .
体育科学, 2005, (12) :3-6+21
[2]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J].
虞重干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5) :19-22
[3]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在清华大学《体教结合:国家视野中的认识与行动》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J].
冯建中 .
体育科学, 2005, (02) :3-3
[4]   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 [J].
李鸿江 ;
李颖川 ;
王守恒 ;
孙康林 ;
王宁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3) :13-14+38
[5]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 [J].
陈希 ;
仇军 ;
陈伟强 .
体育科学, 2004, (05) :1-4
[6]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 [J].
李杰凯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1-4
[7]   “教体结合”工作必要性之研究 [J].
颜雅珍 ;
程克强 .
体育科研, 2000, (03)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