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

被引:119
作者
陈希
仇军
陈伟强
机构
[1] 清华大学
[2] 清华大学 北京
关键词
大学; 运动队; 运动员; 来源; 模式;
D O I
10.16469/j.css.2004.05.001
中图分类号
G807 [体育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内、外环境考察分析,认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的主渠道是中学和体委系统,学生运动员、运动员学生是高校运动员构成的主成份,这种来源与构成模式将伴随着我国现有的竞技体育体制而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J].
李元伟 ;
鲍明晓 ;
任海 ;
卢元镇 ;
王鼎华 ;
熊斗寅 ;
骆玉峰 ;
胡利军 ;
不详 .
中国体育科技 , 2003, (08) :2-6
[2]   21世纪大学体育的使命 [J].
仇军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4) :81-86+94
[3]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 [J].
仇军 ;
陈伟强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36-39
[4]   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 [J].
平杰 ;
顾红 ;
柏慧敏 ;
张耘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3) :27-30
[5]   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机遇 [J].
曹景伟 ;
殷立泉 ;
赵国春 ;
林琳 .
浙江体育科学, 1999, (03) :1-5
[6]   对美国十所大学体育的考察与思考 [J].
陈希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 (03) :116-125
[7]   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J].
于振峰 ;
伍勰 .
体育科学, 1998, (03) :24-27
[8]   对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新思考 [J].
石宏 ;
曹策礼 ;
钟平奎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8, (02) :3-5
[9]   论我国高水平竞技运动与高等体育教育的新结合 [J].
宋继新 .
体育科学, 1997, (06) :8-11
[10]  
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D]. 张平.北京体育大学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