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强国认识的演变历程与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22
作者
汲智勇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体育强国; 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
D O I
10.13598/j.issn1004-4590.2010.05.006
中图分类号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我国对于体育强国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维型的理解"向"多维化认识"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单维型的体育强国理解,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认识阶段和汇集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国际交往、体育法制、体育科技和体育教育在内的多维化体育强国认识的三个阶段。研究认为保持和扩大竞技体育的优势是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前提,群众体育的普及是体育强国的基础,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双向驱动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关键,努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积极扩大体育产业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体育强国概念的缘起、演进与未来走向 [J].
陈玉忠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5 (02) :142-145+157
[2]   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创建 [J].
邱雪 .
中国体育科技, 2010, 46 (01) :10-14
[3]   中国成为体育强国的梦想与现实——对中国学校体育的思考 [J].
刘红梅 ;
裴海泓 .
中国体育科技, 2010, 46 (01) :49-53
[4]   从“普及提高”到“相对独立”再到“相互取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 [J].
裴立新 ;
黄炜 ;
佟强 .
体育与科学, 2008, (01) :67-70
[5]   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强体育 [J].
杨贵仁 .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1) :12-13
[6]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思考 [J].
舒有谟 ;
宋秋元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4) :72-75
[7]  
体育理论[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 编, 1981
[8]  
中国竞技体育实力全面提升. 王友唐. 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