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存在之谜:基于企业微观因素的实证解释——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

被引:66
作者
程虹
胡德状
机构
[1]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宏观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产品质量; 技术创新; 企业家精神;
D O I
10.13948/j.cnki.hgzlyj.2016.01.002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僵尸企业"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抑制了"创造性破坏"机制作用的发挥,并容易诱发系统性的经济风险。探寻"僵尸企业"形成的微观因素,对于加快清退"僵尸企业",促进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从企业微观因素出发对"僵尸企业"现象存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逻辑自洽的实证解释。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文章发现"僵尸企业"的产品质量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家精神显著低于"非僵尸企业",匹配后参与者平均效应(ATT)分别处于-8.3%-7.2%、-16.3%-11.2%、-26.9%-20.6%之间,并满足因果推断的统计要求。这表明,除财政补贴、金融救助等外部宏观因素外,企业内部微观因素也是造成"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建议,从根本上清除"僵尸企业"应注重企业内部微观因素的改善。具体来讲,政府应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有效激发企业质量创新的内生动力;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企业家精神的优胜劣汰,引导生产性、创新性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引用
收藏
页码:7 / 2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72 条
[1]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基于570家企业4794名员工入企调查数据的分析 [J].
程虹 ;
刘三江 ;
罗连发 .
管理世界, 2016, (02) :57-70
[3]   产能过剩、要素扭曲与经济波动——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J].
程俊杰 ;
刘志彪 .
经济学家, 2015, (11) :59-69
[4]   国际生产分割、中间投入品进口和出口产品质量 [J].
汪建新 ;
贾圆圆 ;
黄鹏 .
财经研究, 2015, 41 (04) :54-65
[5]   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行业比较、地区差距及影响因素 [J].
董敏杰 ;
梁泳梅 ;
张其仔 .
经济研究, 2015, 50 (01) :84-98
[6]   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J].
王立国 ;
高越青 .
宏观经济研究, 2014, (10) :8-21
[8]   年龄结构与企业家精神: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汪川 ;
陈晓霞 ;
朱曦济 .
当代经济研究, 2014, (07) :76-81
[9]   企业家职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了吗——来自中国1993-2008省级面板数据的新证据 [J].
刘年康 ;
曹国华 ;
汪云桥 .
南方经济, 2013, (07) :1-13
[10]   吃喝、腐败与企业订单 [J].
黄玖立 ;
李坤望 .
经济研究, 2013, 48 (06) :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