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被引:134
作者
屠爽爽 [1 ,2 ]
龙花楼 [1 ]
李婷婷 [1 ,2 ]
戈大专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村镇建设; 农村发展; 发展机理; 发展模式;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12.020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村镇是城乡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建设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和乡村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要素—结构—功能"关联的视角,阐述了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基于农村发展动力源的差异性,将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模式划分为外援驱动型、内生发展型和内外综合驱动型三个一级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农村主导功能视角,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城镇建设带动型、劳务输出带动型、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带动型、乡镇工业带动型、乡村文化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以及专业市场组织型7个二级模式。最后,从统筹城乡发展、稳步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构乡村空间格局、加强村镇治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村镇建设的创新机制和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7+160 +1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J].
刘彦随 ;
周扬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32 (02) :97-105
[2]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 [J].
刘彦随 ;
陈聪 ;
李玉恒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6) :1-6
[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与路径 [J].
陈锡文 .
国土资源, 2014, (08) :4-5
[4]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J].
刘永强 ;
苏昌贵 ;
龙花楼 ;
侯学钢 .
经济地理, 2013, 33 (10) :138-144
[5]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019-1028
[6]   农村内生式发展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北京市顺义区北郎中村为例 [J].
郭艳军 ;
刘彦随 ;
李裕瑞 .
经济地理, 2012, 32 (09) :114-119+125
[7]   我国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与优化对策的典型分析 [J].
龙花楼 ;
李婷婷 ;
邹健 .
经济地理, 2011, 31 (12) :2080-2085
[8]   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内涵及其政策启示 [J].
刘玉 ;
刘彦随 ;
郭丽英 .
人文地理, 2011, 26 (06) :103-106+132
[9]   黄淮海地区乡村发展格局与类型 [J].
李裕瑞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1, 30 (09) :1637-1647
[10]   中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 [J].
李裕瑞 ;
刘彦随 ;
龙花楼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0) :1629-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