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路径研究

被引:1
作者
孙田琳子
刘和海
张舒予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学习共同体; 学习要素; 学习措施;
D O I
10.14182/J.cnki.1001-2443.2015.02.018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视觉文化研究也经历了探索、发展与冷思考状态.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从视觉文化研究所的成立逐渐走向成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更好地探求其发展的轨迹,我们分别从视觉文化共同体的实验室、课程、平台三种学习要素与视觉文化共同体的学习愿景、学习主题、学习资源、学习阶梯四种学习措施两个维度深入探讨其学习路径,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平台四措施"的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学习系统模式图.旨在突出这种学习路径案例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走向科学化与特色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组织记忆水平与战略变革.[D].王文敬.东北财经大学.2012, 06
[2]  
《机器人世界》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金靖明.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
[3]  
课程与教师.[M].(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5]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Heiderger;M·) 著;陈嘉映;王庆节 译.三联书店.1987,
[6]  
Knowledge management through multi-perspective modelling: representing and distributing organizational memory.[J].J. Kingston;A. Macintosh.Knowledge-Based Systems.2000, 2
[7]  
Organization memory: Review of concep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ement.[J].E.W. Ste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5, 1
[8]   “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基于高等教育核心价值取向视角 [J].
刘和海 ;
李起斌 ;
张舒予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04) :517-521
[9]   学习共同体如何让教师留恋 [J].
马云鹏 .
辽宁教育, 2013, (08) :79-79
[10]   从共享到共生: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研究 [J].
赵丽 ;
张舒予 .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34 (03)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