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吗?

被引:12
作者
李小平
杨翔
王洋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进步; 碳生产率; GML指数;
D O I
10.19511/j.cnki.jee.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6 ;
摘要
在低碳约束条件下,提高碳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CO2排放的唯一出路,中国提高碳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制造业。本文首先通过构建非径向、非导向的全域SBM方向性距离函数,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制造业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然后将低碳约束纳入新贸易理论中,对国际贸易、技术进步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的碳生产率保持了年均5.93%的增长率,技术进步是其变动的主要因素;(2)国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碳生产率的提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口的促进作用强于出口;(3)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研发强度的加大并不能有效提高碳生产率,但发展清洁行业和高技术行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 / 2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碳流向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J].
汤维祺 ;
周夷 ;
孙可哿 .
环境经济研究, 2016, 1 (01) :26-42
[2]   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J].
杨翔 ;
李小平 ;
周大川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12) :3-20
[3]   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与地区碳生产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考察 [J].
刘传江 ;
胡威 ;
吴晗晗 .
财经问题研究, 2015, (10) :31-37
[4]   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和制造业增长 [J].
李小平 ;
周记顺 ;
王树柏 .
世界经济, 2015, 38 (02) :31-57
[5]   中国区域碳生产率波动的因素分解 [J].
张成 ;
王建科 ;
史文悦 ;
李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0) :41-47
[6]   碳生产率变动与出口复杂度演进:1992~2009年 [J].
李小平 ;
王树柏 ;
周记顺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09) :22-39
[7]   基于前沿分析方法的中国工业部门广义碳生产率指数测算及变化分解 [J].
赵国浩 ;
高文静 .
中国管理科学, 2013, 21 (01) :31-36
[8]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潘家华 ;
张丽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5) :47-57
[9]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J].
王兵 ;
吴延瑞 ;
颜鹏飞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95-109
[10]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