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湖泊缓冲带不同类型草林复合系统中氮、磷的溶出与沉降特征

被引:9
作者
李春江 [1 ,2 ,3 ]
叶春 [2 ,3 ]
李春华 [2 ,3 ]
许士洪 [1 ]
机构
[1]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工程技术中心
关键词
缓冲带; 溶出率; 沉降;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5.02.008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太湖竺山湾缓冲带中湿地岸带、支浜岸带、人工防护林3种主要类型的草林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自身氮、磷溶出及沉降特征进行了研究,从而揭示缓冲带本身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样地中总氮的溶出率在0.3%2.5%,平均溶出率表现为人工防护林>支浜岸带>湿地岸带;总磷的溶出率在0.8%4.0%,平均溶出率表现为支浜岸带>湿地岸带>人工防护林。氮、磷在向下沉降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各样地不同深度土壤渗透液中总氮浓度的变化趋势不一,基本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总氮浓度为湿地岸带>人工防护林>支浜岸带;总磷浓度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与总氮相比,总磷的沉降效果不显著。综合来看,3种草林复合系统对污染物的沉降效果为湿地岸带>人工防护林>支浜岸带。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湖泊缓冲带功能、建设与管理 [J].
叶春 ;
李春华 ;
邓婷婷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12) :1283-1289
[2]   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J].
江红 .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3, 25 (01) :33-35+59
[3]   3种典型河岸林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J].
樊兰英 ;
郭晋平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2) :17-20+25
[4]   湖泊缓冲带范围划定的初步研究——以太湖为例 [J].
胡小贞 ;
许秋瑾 ;
蒋丽佳 ;
董思远 ;
金丹越 .
湖泊科学, 2011, 23 (05) :719-724
[5]   太湖底泥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 [J].
张建华 ;
郑宾国 ;
张继彪 ;
郑正 .
环境化学 , 2011, (05) :1047-1048
[6]   黄土高原东北缘退耕坡地土壤养分和容重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J].
肖波 ;
王庆海 ;
尧水红 ;
却晓娥 ;
曹志德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3) :92-96
[7]   河湖滨岸缓冲带净污机理及适宜宽度研究进展 [J].
钱进 ;
王超 ;
王沛芳 ;
侯俊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1) :139-144
[8]   不同林草植被覆盖度的水土保持效益及适宜植被覆盖度 [J].
刘斌 ;
罗全华 ;
常文哲 ;
许小梅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6) :68-73
[9]   滨岸缓冲带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J].
赵杭美 ;
由文辉 ;
罗扬 ;
王金凤 ;
黄沈发 ;
吴健 ;
吴建强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4) :116-122
[10]   美国的生物缓冲带 [J].
余晓燕 ;
齐实 ;
李林英 ;
刘劲 ;
王棣 .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7, (0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