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4
作者
江红
机构
[1]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缓冲带; 机理; 现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趋严重,缓冲带是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佳措施之一。缓冲带是指建立在河湖、溪流沿岸的各类植被带,包括林地、草地等。本文综述了缓冲带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缓冲带的研究起步晚,存在"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单因素分析较多、多因素分析较少,理论试验研究较多、应用性示范研究较少"的问题。因此,需要扩展和加深这几方面的研究,取得相应的试验研究数据,以利于这一生态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59 +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沈阳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氮、磷的削减效果研究 [J].
阎丽凤 ;
石险峰 ;
于立忠 ;
苗永刚 ;
姚立平 ;
李莉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02) :403-408
[2]   百慕大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J].
唐浩 .
人民黄河, 2010, 32 (09) :54-55+57
[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体系研究 [J].
唐浩 .
人民长江, 2010, 41 (17) :54-57
[4]   河湖滨岸缓冲带净污机理及适宜宽度研究进展 [J].
钱进 ;
王超 ;
王沛芳 ;
侯俊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1) :139-144
[5]   太湖地区稻田缓冲带在减少养分流失中的作用 [J].
张刚 ;
王德建 ;
陈效民 .
土壤学报, 2007, (05) :873-877
[6]   美国的水土保持与植物缓冲带技术 [J].
史志刚 .
江淮水利科技, 2006, (06) :5-6
[7]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 [J].
崔键 ;
马友华 ;
赵艳萍 ;
董建军 ;
石润圭 ;
黄文星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1) :335-340
[8]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Kolbe H..中国农业科学. 2004(07)
[9]   缓冲带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J].
倪九派 ;
傅涛 ;
卢玉东 ;
魏朝富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2, (04) :229-231+251
[10]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张水龙 ;
庄季屏 .
生态学杂志, 1998, (06)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