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稻田缓冲带在减少养分流失中的作用

被引:24
作者
张刚 [1 ]
王德建 [1 ]
陈效民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常熟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
[2]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缓冲带; 养分流失; 水稻田; 太湖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选取苏南太湖地区宜兴市和常熟市的水稻田为试验点,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缓冲带降低稻田田面水、渗漏水、灌溉水中N、P浓度的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带与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稻季缓冲带拦截N、P径流损失效果明显,总氮净拦截量在20.651.8 kg hm-2之间,占田面水中总氮的31.7%50.9%,总磷净拦截量在4.75.1 kg hm-2之间,占田面水中总磷的1/2多,缓冲带对渗漏水中N、P的水平迁移具有同样明显的拦截效果,减少了N、P向水体的输入量;土壤剖面中N、P养分呈上高下低的趋势,稻田生态系统能净化灌溉水中的磷。
引用
收藏
页码:873 / 8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用于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及其效果 [J].
杨林章 ;
周小平 ;
王建国 ;
王德建 ;
施卫明 ;
史龙新 .
生态学杂志, 2005, (11) :121-124
[2]   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连续施磷处理下稻田磷的径流损失 [J].
赵建宁 ;
沈其荣 ;
冉炜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3) :29-33
[3]   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氮及pH空间变异特征 [J].
王彩绒 ;
吕家珑 ;
胡正义 ;
杨林章 ;
高义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17-20
[4]   太湖地区稻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J].
王德建 ;
林静慧 ;
孙瑞娟 ;
夏立忠 ;
连纲 .
土壤学报, 2003, (03) :426-432
[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性能改进分析 [J].
梁继东 ;
周启星 ;
孙铁珩 .
生态学杂志, 2003, (02) :49-55
[6]   苏南典型水稻丰产方施肥与地表水浓度动态变化—以苏州市旺山村为例 [J].
宋静 ;
骆永明 ;
乔显亮 ;
吴龙华 ;
赵其国 ;
阙惠庭 ;
陈水男 ;
徐红艳 ;
张维官 ;
许根海 .
土壤, 2002, (04) :210-214
[7]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土壤对磷氮截留容量的初步研究 [J].
尹澄清 ;
邵霞 ;
王星 .
生态学杂志, 1999, (05) :7-11
[8]   基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生长及稻田周围水体污染的影响 [J].
吴敬民 ;
许学前 ;
姚月明 .
土壤通报, 1999, (05) :232-234
[10]   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刘文祥 .
环境科学研究, 1997, (04)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