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缓冲带范围划定的初步研究——以太湖为例

被引:25
作者
胡小贞 [1 ]
许秋瑾 [1 ]
蒋丽佳 [1 ]
董思远 [1 ]
金丹越 [2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工程技术中心
[2] 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公司
关键词
湖泊; 缓冲带; 范围划定; 太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本文以我国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例,通过资料调研、地形勘测、现场调查、研究与分析等手段,开展太湖缓冲带范围划定研究.在文献调研国内外河湖缓冲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太湖缓冲带宽度为2 km不等.其中环湖大堤及湖岸线为缓冲带的下边界,以下边界线向陆地扩展2 km不等为基准,考虑标识物(村落、山体、公路)及区域差异等原则,确定缓冲带的上边界.按边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太湖缓冲带可分为村落农田型、公路型和山体型三种典型类型.村落农田型缓冲带以距湖岸2.0 km左右的行政村为上边界,公路型缓冲带以距离湖岸1.5 2.0 km与太湖湖岸平行的公路为上边界,山体型缓冲带以山体山脊作为上边界.按此原则与方法,基于1∶5000地形图,以Auto CAD为工具,计算出太湖缓冲带总长度为382.75 km,总面积约为452.31 km2.
引用
收藏
页码:719 / 7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湖泊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法及其修复策略 [J].
金相灿 ;
胡小贞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3) :374-379
[2]   湖岸缓冲带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席北斗 ;
于会彬 ;
马文超 ;
魏东 ;
郭旭晶 ;
何连生 .
环境工程学报, 2009, 3 (10) :1729-1734
[3]   缓冲带径流污染物净化效果研究及其与草皮生物量的相关性 [J].
吴建强 ;
黄沈发 ;
吴健 ;
熊丽君 .
湖泊科学, 2008, (06) :761-765
[4]   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其生态功能 [J].
陈小华 ;
李小平 .
生态学报, 2007, (03) :1168-1176
[5]   美国的水土保持与植物缓冲带技术 [J].
史志刚 .
江淮水利科技, 2006, (06) :5-6
[6]   植被缓冲带结构与功能对水质的影响 [J].
罗晓娟 ;
余勇利 .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6, (04) :1-3
[7]   生态河流缓冲带构建技术初探 [J].
诸葛亦斯 ;
刘德富 ;
黄钰铃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02) :63-67
[8]   条状草地、农林缓冲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李同杰 ;
刘晶晶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5, (05) :25-27
[9]   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 [J].
颜昌宙 ;
金相灿 ;
赵景柱 ;
邓红兵 ;
许秋瑾 .
生态环境, 2005, (02) :294-298
[10]   关于河岸缓冲带拦截泥沙和养分效果的研究 [J].
李世锋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 (06)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