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基于美、印消费者评价和合理性理论视角的扎根研究

被引:92
作者
汪涛 [1 ]
周玲 [1 ]
周南 [2 ,3 ]
牟宇鹏 [1 ]
谢志鹏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
[2] 香港大学城市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
[3] 武汉大学
关键词
来源国形象; 绩效形象; 制度形象; 实用合理性; 社会合理性;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2.03.010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F274 [企业供销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摘要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通过收集和分析美国、印度两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评价的评论帖子,构建出来源国形象的形成机理和影响机制模型,该模型揭示:(1)消费者是从绩效形象和制度形象两大维度来认知来源国形象的;(2)来源国形象本质上是消费者对该国产品合理性的一种认知和判断。消费者会分别基于来源国绩效形象和制度形象形成对产品的实用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两种判断,进而决定采取何种态度或行为;(3)来源国制度形象会通过影响消费者对绩效形象的评价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合理性的感知。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山寨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启示 [J].
陶厚永 ;
李燕萍 ;
骆振心 .
中国软科学, 2010, (11) :123-135+143
[2]   中国品牌国际新定位研究 [J].
王海忠 ;
陈增祥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3) :175-183
[3]   国家营销、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 [J].
汪涛 ;
邓劲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63 (02) :249-253
[4]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 [J].
符国群 ;
王海忠 ;
张永捷 ;
段玮 ;
林晓虹 .
中国外资, 2009, (01) :40-43
[5]   企业被“逼捐”现象的剖析:是大众“无理”还是企业“无良”? [J].
黄敏学 ;
李小玲 ;
朱华伟 .
管理世界, 2008, (10) :115-126
[6]   农业资源型企业技术突破式高成长及其相关理论研究——基于宁夏红公司的扎根方法分析 [J].
李志刚 ;
李国柱 .
科学管理研究 , 2008, (03) :111-115+120
[7]   中国消费者世代及其民族中心主义轮廓研究 [J].
王海忠 .
管理科学学报, 2005, (06) :88-96
[8]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J].
郑风田 ;
唐传英 ;
张莹 .
管理现代化, 2002, (06) :55-58
[9]   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 [J].
陈向明 .
中国社会科学, 1996, (06) :93-102
[10]  
基于“来源国效应”的中国国家品牌资产构建研究[D]. 徐晓琳.南京理工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