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铁客流的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再审视

被引:38
作者
罗震东 [1 ,2 ]
朱查松 [3 ]
薛雯雯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南京大学区域规划研究中心
[3]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
关键词
流空间; 高铁客流; 空间结构; 全球城市区域;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 [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1 ;
摘要
基于高铁客流的动态关系数据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认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构成的"大长三角"整体呈现"网络联系+线性延伸"的特征。由沪、宁、杭、甬4座中心城市围合而成的强网络联系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之外为沿着不同发展方向延伸的轴线。沪宁杭甬网络化的块状城市区域边界清晰,较为明确地勾勒出全球城市区域的主体空间。外围廊道的发育是交通与城镇发展轴线的复合,未来的演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长江三角洲的这一新的空间结构认知,要求区域治理思维与模式相应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 [J].
唐子来 ;
赵渺希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1) :29-34
[12]   长江三角洲地区30年来区域发展特征初析 [J].
段学军 ;
虞孝感 ;
刘新 .
经济地理, 2009, 29 (02) :185-192
[13]   19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研究 [J].
杨俊宴 ;
陈雯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5) :68-77
[14]   长三角整合及其未来发展趋势——20年长三角地区边界、重心与结构的变化 [J].
吴志强 ;
王伟 ;
李红卫 ;
于涛方 ;
王雷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2) :1-10
[15]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展望 [J].
顾朝林 ;
张敏 ;
张成 ;
张晓明 ;
汪淳 ;
陈璐 .
地理科学, 2007, (01) :1-8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和聚类 [J].
张成 .
规划师, 2006, (09) :52-55
[17]   跨界的城市增长——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例 [J].
罗小龙 ;
沈建法 .
地理学报, 2006, (04) :435-445
[18]   “Global Region”结构与重构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J].
于涛方 ;
吴志强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02) :4-11
[19]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