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30年来区域发展特征初析

被引:19
作者
段学军
虞孝感
刘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发展特征; 长江三角洲; 30年;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9.02.008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其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产业结构方面,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一、二次产业比重下降,后工业化趋势明显;在空间结构上,核心城市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沿铁路经济向沿江、沿海经济转变,开发轴线由"Z"字型向反"K"字型转变;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明显增加了资源消耗和供应的压力,同时导致区域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方针指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强国际竞争力,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J].
吴威 ;
曹有挥 ;
曹卫东 ;
徐建 ;
王玥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65-1074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与对策 [J].
王志宪 ;
虞孝感 ;
徐科峰 ;
林康 .
地理学报, 2005, (03) :381-391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 [J].
陈建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02) :19-26
[4]   上海及周边主要城镇城市用地扩展空间特征及其比较 [J].
李晓文 ;
方精云 ;
朴世龙 .
地理研究, 2003, (06) :769-779+813
[5]  
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及其资源环境胁迫作用[J]. 白艳莹,王效科,欧阳志云.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6)
[6]  
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及其资源环境胁迫作用[J]. 白艳莹,王效科,欧阳志云.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6)
[7]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城市化及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J].
段进军 .
经济地理, 2002, (06) :679-683
[8]   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化规律研究平台及切入点初探 [J].
虞孝感 ;
姜加虎 ;
贾绍凤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6) :485-490
[9]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J].
彭补拙 ;
安旭东 ;
陈浮 ;
濮励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05-312
[10]   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对比研究 [J].
石登荣 ;
裘季冰 ;
严曾 .
现代城市研究, 2001, (03)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