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

被引:44
作者
王德利 [1 ,2 ]
方创琳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区域; 产业; 分工; 联动; 投入产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扩展运用,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区域产业分工模型与跨区域产业联动模型(包括区域间引力模型、产业间引力模型、跨区域各产业间联动模型),从具体产业角度探索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在区域产业分工方面:中部、西北、西南地区是静态比较优势产业较多的区域,而沿海及京津地区是动态比较优势产业居多的地区,区域间产业梯度已经形成。(2)在跨区域产业联动方面:①区域间产业联动强度受经济地位及空间距离的影响显著,沿海与内陆之间跨域产业联动性较弱;②1987~2002年间,各产业综合关联度发生显著变化,产业间关联强度逐渐增大;③跨区域产业联动具有明显邻域空间指向性,区域联动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尽管产业间横向联动与纵向联动相结合的混合型联动格局正在形成,但合作领域多集中于科技含量较低的能源原材料型产业与相关下游产业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392 / 140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60 条
[31]   工业化、高速经济增长与协调分工的制度安排 [J].
罗来武 ;
雷蔚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2) :21-28
[32]   产业网络合作关系决定因素研究 [J].
郑如霞 ;
杨燚 .
生产力研究, 2006, (10) :189-190
[33]   东亚地区经济内部化及产业分工体系研究 [J].
张伯伟 ;
彭支伟 .
南开学报, 2006, (05) :110-117
[34]   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联动开发战略研究 [J].
南宇 ;
李兰军 .
开发研究, 2006, (02) :71-74
[3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一个关于陕西省主导产业选择的案例 [J].
赵昌昌 ;
王贵森 ;
张兴旺 ;
王粒芽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 (02) :62-65+70
[36]   产业分工深化及其协调问题 [J].
游杰 ;
龚晓 .
学术论坛, 2006, (03) :75-78
[37]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 [J].
宋涛 .
统计与决策, 2005, (14) :73-76
[38]  
区港产业联动的经济学分析[J]. 费钢杰.世界经济情况. 2005(11)
[39]  
区港产业联动的经济学分析[J]. 费钢杰.世界经济情况. 2005 (11)
[40]   “雁行模式”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新变化 [J].
徐世刚 ;
姚秀丽 .
东北亚论坛, 2005, (03)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