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贫困综合测度及2020年后减贫瞄准

被引:132
作者
周扬 [1 ,2 ]
郭远智 [1 ,2 ,3 ]
刘彦随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贫困;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多维贫困; 地理格局; 减贫瞄准; 贫困地理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贫困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科学揭示农村贫困发生机制、贫困化格局和探究2020年后减贫瞄准策略,成为新时代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多维度剖析了中国农村贫困的发生机理,构建了表征县域贫困压力的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县域多维贫困压力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识别出2020年后国家政策仍需重点倾斜的帮扶县,并划分出帮扶县的4种类型。结果表明:(1)人类发展能力、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及由这三个维度构成的县域综合发展能力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并与地势的三级阶梯呈现出一致性;(2)2020年后仍需要国家政策倾斜的帮扶县有716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区、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西南喀斯特地区等生态脆弱区和少数民族集聚区;(3)识别的帮扶县可以划分为综合制约型一类重点帮扶县、人类发展能力制约型二类一般帮扶县、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型三类一般帮扶县,以及人类发展能力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型四类一般帮扶县,重点帮扶县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新时期中国贫困格局、贫困化机制、减贫路径及问题和模式,亟需深化创新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这为重视和加强贫困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1478 / 149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37-650
[2]   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及其改革策略 [J].
刘彦随 ;
曹智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10) :1066-1073
[3]   县域空间贫困的地理识别研究——以宁夏泾源县为例 [J].
刘小鹏 ;
李永红 ;
王亚娟 ;
郭占军 ;
郑芳 .
地理学报, 2017, 72 (03) :545-557
[4]   中国县域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的地理探测与优化决策 [J].
刘彦随 ;
李进涛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61-173
[5]   中国人地关系演进及其资源环境基础研究进展 [J].
李小云 ;
杨宇 ;
刘毅 .
地理学报, 2016, 71 (12) :2067-2088
[6]   中国扶贫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J].
杨宜勇 ;
吴香雪 .
中国人口科学, 2016, (05) :2-12+126
[7]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J].
刘彦随 ;
周扬 ;
刘继来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269-278
[8]   农村人口流动中的“人地关系”与迁入地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J].
冯建喜 ;
汤爽爽 ;
杨振山 .
地理研究, 2016, 35 (01) :148-162
[9]   中国贫困地区时空格局与差别化脱贫政策研究 [J].
周侃 ;
王传胜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1) :101-111
[10]   村庄视角的扶贫项目目标偏离与“内卷化”分析 [J].
邢成举 .
江汉学术, 2015, 34 (05)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