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地关系演进及其资源环境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78
作者
李小云 [1 ,2 ]
杨宇 [1 ,2 ]
刘毅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中国; 人地关系; 资源; 环境; 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人地关系研究始终贯彻在地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大量的文献梳理基础上,对中国人地关系的内涵特征、研究概况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综述。1阐述了中国人地关系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内涵及演进规律,发现人地关系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不断强化,其内涵随时代不断演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人地关系的内涵及理论体系。2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概述中国人地关系的基本研究状况,对1980年以来人地关系研究的经费来源、主要研究团队和主要传播期刊等进行了定量识别,研究经费以国家级基金支持为主,并呈现多元化趋势;研究的优势团队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及师范类院校;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期刊对人地关系研究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力。3资源环境是人地关系的基本载体,本文进一步聚焦到人地关系的资源环境基础研究,发现中国资源环境基础研究经历了从单要素视角逐步向多要素综合视角演变的历程,研究主题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单一要素逐步向资源环境综合要素转变。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是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特色,未来要更加注重以发展、动态的思路关注"人"、"地"特征的变化以及新因素对人地关系的影响研究,尤其要注重资源环境绝对区位的时空变化对人地相互作用的模式影响研究,加强学科交叉以及综合集成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以推进人地关系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067 / 2088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58 条
[1]   基于需求导向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J].
吴丹 ;
王士东 ;
马超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02) :31-37
[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水效率评估与差异研究 [J].
谭雪 ;
石磊 ;
王学军 ;
许可 ;
马中 ;
张象枢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 (01) :1-6
[3]   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分析——以秦巴山水源涵养区为例 [J].
叶文 ;
王会肖 ;
许新宜 ;
王红旗 ;
王红瑞 ;
王国强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 (08) :1061-1072
[4]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 [J].
雷勋平 ;
邱广华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01) :314-323
[5]   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态势分析与战略思考 [J].
石玉林 ;
于贵瑞 ;
王浩 ;
刘兴土 ;
谢冰玉 ;
王立新 ;
张红旗 ;
唐克旺 .
资源科学, 2015, 37 (07) :1305-1313
[6]   陆地表层人类活动强度:概念、方法及应用 [J].
徐勇 ;
孙晓一 ;
汤青 .
地理学报, 2015, 70 (07) :1068-1079
[7]   “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及其两侧人口集疏模式差异 [J].
戚伟 ;
刘盛和 ;
赵美风 .
地理学报, 2015, 70 (04) :551-566
[8]   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 [J].
杨宇 ;
刘毅 ;
金凤君 .
地理研究, 2015, 34 (02) :213-224
[9]   基于易经阴阳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 [J].
周晓芳 .
地理研究, 2015, 34 (02) :225-233
[10]   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的讨论 [J].
樊杰 ;
蒋子龙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