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重心转移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17
作者
刘佳骏 [1 ,2 ]
李雪慧 [1 ]
史丹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碳排放; 重心偏离; 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3.12.018
中图分类号
X511 [气相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本文利用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重心模型对全国经济总量、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重心转移轨迹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而经济重心却呈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轨迹。经济增长是导致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能源效率可以有效抑制碳排放增长,并且能源效率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是导致碳排放重心与经济重心移动轨迹出现偏离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则因碳锁定效应的影响在短时期内尚难较大程度地影响碳减排。据此,本文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施行技术节能仍然是中国降低碳排放最直接、最有力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提高能效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着力点;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区域能效的有效监管,保证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法规切实施行;从长远看,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则是降低碳排放的根本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J].
邹秀萍 ;
宋敦江 .
生态经济, 2013, (01) :52-55
[2]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J].
杨骞 ;
刘华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5) :36-49+148
[3]   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与碳强度约束下经济增长优化研究 [J].
公维凤 ;
周德群 ;
王传会 .
财贸经济, 2012, (03) :120-128
[4]   梯度发展模式下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演化趋势——基于空间分析的视角 [J].
林伯强 ;
黄光晓 .
金融研究, 2011, (12) :35-46
[5]   产业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贡献的空间分析——以中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为例 [J].
刘佳骏 ;
董锁成 ;
李宇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12) :1999-2011
[6]   中国能源及CO2排放重心动态演化及分析 [J].
宁亚东 ;
张永红 .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1, (05) :24-27
[7]   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比较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许广月 .
财经论丛, 2011, (02) :14-18
[8]   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 [J].
陈诗一 ;
严法善 ;
吴若沉 .
财贸经济, 2010, (12) :111-119+145
[9]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 [J].
李国志 ;
李宗植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22-27
[10]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