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STEM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

被引:111
作者
唐小为 [1 ]
王唯真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基础科学教育; STEM整合; 科—工整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3.98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STEM整合这一教育改革思路被介绍到我国后引发了争论。研究表明,科—数整合教育无需"引进",科—技整合教育有将科学教育带上培养"能工巧匠"歧途的风险,科—工整合才是最符合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的STEM整合类型。对1993年以来国外文献中30个科—工整合教育案例所做编码分析显示,其整合思路可归为应用延伸、工程框架、设计即探究三种。我国已有科—工整合尝试多借鉴工程框架思路,与国外同类案例相比,能达成"熟悉工程设计思路"的目标,但冷落了建构解释的探究目标。因此,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借鉴科—工整合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工作上:以已有科学课程为载体,开发整合与不同学科内容相关的工程设计任务;帮助教师把握整合教育目的,注重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组成研究团队,针对特定科学内容开发设计即探究型整合课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发展与变革——2012国际科学教育研讨会综述 [J].
张宝辉 ;
张红霞 ;
彭蜀晋 .
全球教育展望, 2013, (04) :120-128
[2]   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前瞻性分析——基于2011年美国《科学教育的框架》和1996年《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对比 [J].
王磊 ;
黄鸣春 ;
刘恩山 .
全球教育展望, 2012, (06) :83-87
[4]   美国2010《科学教育框架(草案)》述评及启示 [J].
万东升 ;
张红霞 .
比较教育研究, 2011, 33 (12) :78-82
[5]   新课程背景下科技教育课程结构的构建 [J].
王秀红 ;
高晓伟 .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07) :25-27
[6]   论国际理科教育的范式转换——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 [J].
丁邦平 .
比较教育研究, 2002,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