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下新金融业态风险的识别、测度及防控

被引:109
作者
李苍舒 [1 ]
沈艳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新金融业态; 风险; 识别; 测度; 防控;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163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梳理我国新金融业态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并以网络借贷为切入点从规模、所有制、资金净流入3个角度来刻画新金融业态的风险特征,采用VaR、CoVaR、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来识别并测度新业态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及舆情的关系。研究发现,出险前网贷平台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流压力,而规模较大、利率异常的平台出险会加大网贷系统风险;网贷行业出险对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不确定性存在溢出效应,而舆情不是网贷平台出险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应重视新业态风险对正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并建议建立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制度、明确准入机制、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并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对风险预警和缓释机制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P2P网贷平台挤兑风险:基于债权转让的视角 [J].
巴曙松 ;
白海峰 ;
李羽翔 .
财经问题研究, 2019, (01) :52-58
[2]   测量中国的金融不确定性——基于大数据的方法 [J].
黄卓 ;
邱晗 ;
沈艳 ;
童晨 .
金融研究, 2018, (11) :30-46
[3]   风险传染的信息识别——基于网络借贷市场的实证 [J].
李苍舒 ;
沈艳 .
金融研究, 2018, (11) :98-118
[4]   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J].
谢绚丽 ;
沈艳 ;
张皓星 ;
郭峰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557-1580
[5]   普惠金融、风险准备金与投资者保护——以平台承诺担保为例 [J].
龚强 ;
王璐颖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581-1598
[6]   金融科技媒体情绪的刻画与对网贷市场的影响 [J].
王靖一 ;
黄益平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623-1650
[7]   网络借贷:普惠?普骗?与监管科技 [J].
朱家祥 ;
沈艳 ;
邹欣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599-1622
[8]   普惠金融难度大,互联网金融解决了痛点 [J].
黄益平 .
金融经济, 2016, (09) :21-22
[9]   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 [J].
卢馨 ;
李慧敏 .
改革, 2015, (02) :60-68
[10]   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基于极端分位数回归技术的风险度量 [J].
陈守东 ;
王妍 .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 (07)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