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差异分解及空间收敛性研究

被引:24
作者
杨朝均
杨文珂
李宁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关键词
区域对外开放度; 差异分解; 空间收敛性; 熵权-G1法;
D O I
10.13581/j.cnki.rdm.20180103.005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合理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G1法对31个省级单位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差异进行分解,利用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空间收敛性.研究结果印证了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增加—降低—平稳"的发展特点,发现空间维度上存在"东高西低"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空间上不存在α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内部差异程度是西部地区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促进我国整体区域对外开放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主要是降低国有资产比重;促进东部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是降低国有资产比重、提高研发投入、增强污染治理内部成本;加速西部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人均GDP和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基于PSR模型的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演变 [J].
冯彦 ;
郑洁 ;
祝凌云 ;
辛姝玉 ;
孙博 ;
张大红 .
经济地理, 2017, 37 (02) :171-178
[2]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测算与比较研究 [J].
赵娟 ;
石培基 ;
朱国锋 .
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 (04) :93-101
[3]   中国省域对外开放度时空格局演化与驱动机制 [J].
陈威 ;
潘润秋 ;
王心怡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6, (03) :53-60
[4]   中国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J].
刘亦文 ;
文晓茜 ;
胡宗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 (04) :78-94
[5]   基于熵权——G1法的区域商务成本综合评价比较研究 [J].
周正柱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 (05) :37-46
[6]   环境规制、市场竞争与贸易比较优势——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杨振兵 ;
马霞 ;
蒲红霞 .
国际贸易问题, 2015, (03) :65-75
[7]   经济开放度的测算与国际比较 [J].
吕志鹏 ;
王红云 ;
赵彦云 .
国际贸易问题, 2015, (01) :14-24
[8]   对外开放度与江苏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 [J].
胡国珠 ;
郑文清 ;
夏凡 .
华东经济管理, 2014, 28 (11) :5-10
[9]   环境管制、对外开放与中国工业的绿色技术进步 [J].
景维民 ;
张璐 .
经济研究, 2014, 49 (09) :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