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体系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效应——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37
作者
颜永嘉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微观机理; 宏观效应;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1 [世界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影子银行体系复制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功能,但在运行机制上又迥然不同,研究探析其微观机理和宏观效应,对于更好地理解现代金融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宏观政策的制度框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次金融危机后,有关各方对影子银行体系给予了大量关注和深入剖析。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作为金融体系创新发展的产物,对满足社会投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其缺乏有效监管、依赖批发融资等特征积累了系统性风险隐患,运用复杂体系扩大信用供给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如何做到兴利除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需要持续研究。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特殊的产生背景和不同的运作机制,有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待系统地梳理和阐述。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影子银行挑战与对策 [J].
张霄岭 .
中国改革, 2013, (08) :47-53
[2]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成因、风险与对策 [J].
张明 .
国际经济评论, 2013, (03) :82-92+6
[3]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J].
李向前 ;
诸葛瑞英 ;
黄盼盼 .
经济学动态, 2013, (05) :81-87
[4]   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 [J].
巴曙松 .
经济纵横, 2013, (04) :27-30
[5]   影子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事实、原理及应对策略 [J].
周莉萍 .
财贸经济, 2013, (03) :71-78
[6]   中国式影子银行 [J].
刘煜辉 .
中国金融, 2013, (04) :57-59
[7]   影子银行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 [J].
张全兴 ;
吴铮 .
中国金融, 2013, (04) :59-61
[8]   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 [J].
毛泽盛 ;
万亚兰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11) :65-73
[9]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影响 [J].
杨小平 .
中国金融, 2012, (16) :71-72
[10]  
国际上关于影子银行监测和监管的探索[J]. 颜永嘉.中国货币市场. 2012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