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

被引:146
作者
毛泽盛
万亚兰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银行体系; 稳定性; 阈值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巨大破坏力。本文采用1992-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和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并在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模型实证研究两者关系。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当影子银行规模低于阈值时,影子银行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相反则降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 [J].
王达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1) :35-43
[2]   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 [J].
周莉萍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1) :44-53
[3]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 [J].
李扬 .
中国金融, 2011, (12) :31-32
[4]   “影子银行”:“剿”还是“抚”? [J].
谈佳隆 .
中国经济周刊, 2011, (21) :64-65
[5]   影子银行,应置于“无影灯”下 [J].
李华 ;
闫立刚 .
金融博览(财富), 2011, (03) :22-23
[6]   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 [J].
龚明华 ;
张晓朴 ;
文竹 .
中国金融, 2011, (03) :41-44
[7]   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 [J].
袁增霆 .
中国金融, 2011, (01) :81-82
[8]   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 [J].
李建军 .
金融研究, 2010, (04) :40-49
[9]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 [J].
何德旭 ;
郑联盛 .
经济管理, 2009, 31 (11) :20-25
[10]   “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 [J].
易宪容 .
江海学刊, 2009, (03) :70-7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