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界定、成因、风险与对策

被引:68
作者
张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关键词
影子银行; 流动性风险; 信用违约风险; 资金池—资产池理财; 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采用最狭义的定义,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约为14或20万亿人民币(取决于官方数据还是市场估算)。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兴起的原因,从投融资中介角度来看源自商业银行的监管套利,从融资方看主要是宏观调控方向转变背景下重点调控行业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从投资方看源自居民部门在金融抑制环境下旺盛的投资需求。中国式影子银行是金融抑制环境下的自发性金融创新行为,有助于克服制度缺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它虽然缓解了宏观调控对企业层面的不利冲击,但同时降低了央行的货币政策效力。为应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中国政府应该积极规范与引导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与信息披露要求、厘清各方权责关系以打破刚性兑付格局、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以降低套利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2+6 +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 [J].
黄益平 ;
常健 ;
杨灵修 .
国际经济评论, 2012, (02) :42-51+5
[2]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J].
李波 ;
伍戈 .
金融研究, 2011, (12) :77-84
[3]   社会融资总量与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J].
余永定 .
国际金融研究, 2011, (09) :4-8
[4]  
从改善金融结构、促进经济转型角度评估影子银行 .2 巴曙松.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