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被引:394
作者
龙花楼 [1 ,2 ]
张英男 [1 ,3 ]
屠爽爽 [1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乡村振兴; 土地整治; 土地利用转型; 发展要素; 区域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影响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其互馈关系,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的区域实施路径。最后,就未来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与讨论。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的内涵在于为应对乡村内部要素的流失与衰退,通过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等手段激发内部动力和吸纳外部资源来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发展要素,从而优化要素结构、提升地域功能、重塑乡村形态,实现乡村地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全面复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要激活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关键发展要素,统筹物质空间振兴与精神内核提升;(3)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与区域自然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按照分区统筹、分类施策的原则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模式与路径;(4)未来有必要重塑土地整治的价值取向,在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下统筹土地整治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大力发展土地整治与多功能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37 / 184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21]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屠爽爽 ;
龙花楼 ;
刘永强 ;
李婷婷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11) :1956-1968
[22]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J].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607-1618
[23]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分区 [J].
姜广辉 ;
何新 ;
马雯秋 ;
王明珠 ;
张瑞娟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13) :265-273
[24]   超越线性转型的乡村复兴——基于南京市高淳区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 [J].
张京祥 ;
申明锐 ;
赵晨 .
经济地理, 2015, 35 (03) :1-8
[25]   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5, 34 (03) :475-486
[26]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186-201
[27]   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 [J].
刘彦随 .
资源科学, 2015, 37 (01) :1-8
[28]   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 [J].
冯应斌 ;
杨庆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1) :175-182
[29]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019-1028
[30]   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 [J].
刘彦随 ;
朱琳 ;
李玉恒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6) :77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