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何以有效: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调查研究

被引:87
作者
吕铁
贺俊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技术赶超; 高铁; 技术机会; 自主创新; 政府干预; 能力位置;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124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对中国高铁主要创新主体和重要当事人的调查研究和深度访谈,揭示和提炼政府行政干预和集中组织促成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边界条件和行为特征。政府干预之所以能够推动高铁这一复杂产品的技术成功,是因为政府在机会条件、创新导向和微观主体互动方式等方面引致了高强度、高效率和大范围的技术学习:首先,大规模高铁建设是中国高铁实现技术赶超重要但非充分的条件,丰富的技术机会,特别是政府构建的技术机会才是中国高铁高强度技术学习的直接驱动力;其次,由于政府同时也是装备用户和系统集成者,因而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呈现鲜明的商业化应用导向,并大大提高了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效率;最后,高铁是中国极少数打破总成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悖论"、从整车到核心零部件(系统)形成全产业链技术能力的产业,这种独特的技术能力位置是在铁路装备高度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条件下由行业管理部门主要出于安全保障、服务响应等理性考虑推动实现的。中国高铁的技术赶超是在非常特殊的制度、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具有很强的特定性和本地性。总体上看,影响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制度性因素(边界条件)对其他产业的借鉴意义较小,而政府及各类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则更具一般性。中国高铁经验显示,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引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恰当激励,而且取决于政府是否具备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政策并高效实施的能力,对政府干预效果的完整理解需要同时纳入激励和能力两个维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3+197 +19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政企能力共演化与复杂产品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追赶的纵向案例研究 [J].
江鸿 ;
吕铁 .
管理世界, 2019, 35 (05) :106-125+199
[2]   从中国高铁经验看产业政策和部门创新体系的动态有效性 [J].
吕铁 ;
贺俊 .
学习与探索, 2018, (01) :86-92
[3]   如何理解中国高铁技术赶超与主流经济学基本命题的“反差” [J].
吕铁 ;
贺俊 .
学术月刊, 2017, 49 (11) :49-57
[4]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的源泉[J]. 路风.瞭望. 2014 (01)
[5]  
冲破高铁迷雾[J]. 健君.瞭望. 2013 (48)
[6]  
“中国脑”诞生记[N]. 孙寰宇.吉林日报. 2015 (005)
[7]  
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高柏, 2016
[8]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定性方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 2014
[9]  
我的高铁情缘[M]. 湖南教育出版社 , 沈志云, 2014
[10]  
质性访谈方法[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美) 鲁宾 (Rubin, 2010